讀過經濟學的人應該記得“邊際效益遞減”,我們不難發現在生活中無時應驗著這條法則。輕鬆的工作、安逸的環境、男女的相處,一開始是新鮮的、愉快的,邊際效用與日遞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若缺乏突破、面臨瓶頸,於是邊際效益下滑遞減;但人心是變動的,我們不斷尋求最大的效益,或許在相同的目標上創造新的效益,或許選擇放棄原先目標去尋求“無異曲線”上另一個效益滿足點。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托馬斯試著在特麗莎與情人們間尋求平衡點,他不願意放棄與情人們幽會,卻在一次次的幽會後,發現基於生理需求的情人,邊際效用急速下降,而特麗莎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甚至不可取代了(如圖一);但特麗莎的不安令他窒息,效益不斷地下降(如圖二);為了創造效益,托馬斯娶了特麗莎,短暫的回到原有的效益曲線後,再度尋求極不穩定的平衡點(如圖三)。
在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時,我不自覺地想起經濟學的理論,反覆思考這段緣於“恰巧”的愛情故事,隨著主人翁意識的抉擇興迭發展,如同我們的現實生活,面對難以回覆的取捨、抉擇,在無異曲線上尋求一個平衡點,拿起了什麼,放棄了什麼,一步步走來,造就當下的我們。『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中都有無數次的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釘於十字架,被釘死在永恆上。這個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無法承受的責任重荷,沉沉壓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這就是尼采說的永劫回歸觀是最沉重的負擔的原因吧。』
從戀愛走入婚姻,是兩人犧牲了些自由,提起了些責任,然而日久相處下,終究面臨效益遞減法則,有人選擇創造新生命,為家庭增添歡樂的氣氛,但這將帶來更多的犧牲,更大的責任,至少目前的我無法承擔!那麼旅行將是提高效用的最佳良方,即使回娘家的短暫旅程也令人愉快,擁擠的電車、捷運中有我通勤的回憶,久違的師大夜市裡有我最愛的滷味、可麗餅,還有親愛的家人及朋友們,都達到了邊際效用極大化,短短2天緊湊的行程,連汗流浹背的老公也變的可愛!
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經濟學課題,在婚姻關係中仍是新鮮人的我,嘗試以效用的角度理性應對,適時為兩人的相處降溫、增溫。在非永劫回歸的現實中,如何trade-off尋找最佳的均衡點,端看你我的智慧,期望我親愛的朋友,無論是否前進匪區,Follow your heart!讓自己活的開心,沒有遺憾!
PS.關於效用的理論,是停留在8年前的印象,若有違經濟學之處,請多多包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