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0731-07

小烏龜自7M起脫離“便便屁”(屁屁都是便)後,不用手忙腳亂清便便,不用抓去沖屁屁,讓我這個懶惰的媽媽樂得眉開眼笑!

關於小便的學習,我總想慢慢來就好~因為之前看到網路上有人分享小孩在小便學習過程中,必須不停地擦地板,真是麻煩耶!還是包著尿布輕鬆,只要常更換,避免尿道感染就好囉!

但勤勞的嚕娘可不這麼想!從小烏龜好小的時候(我都不記得是多大了),嚕娘就叮嚀我:『小烏龜一早起床要到廁所“噓尿”!』有時偷懶來不及,就趕快換個尿布交差~XD

高雄進入酷暑後,嚕娘便開始計畫讓小烏龜脫離尿布~為了讓小烏龜的屁股涼快些,嚕娘三不五十給他穿著短褲不包尿布,一開始真的是沒幾分鐘就尿尿,大人就得跟在後面不停清地板、洗褲子…搞得我這個懶惰的媽媽很反感,心想:小烏龜才1Y5M耶!而且幫寶適的尿布很透氣又不會悶熱!

不過上網查了下相關資訊,根據專家的建議:『孩子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生理和心理已經發展到可訓練的基本程度,是可以考慮開始嘗試訓練他大小便了。如果為了搭上夏天這個季節,可以提早一歲半就訓練,因為夏天氣溫高,孩子尿濕時不容易感冒,換洗的褲子曬乾的速度也快,所以在夏天訓練比較方便。』既然嚕娘下定決心訓練小烏龜尿尿,我這當媽的也沒有偷懶的藉口啦!

市面上有所謂的“學習褲”,號稱可以吸收較多的尿液,不會立即滴漏到地上,可以防止滑倒,並省去清理的時間。有的分階段層數不同,有的裡層是毛巾布,有的外層是防水材質,有日製、台製還有日單,產品五花八門,價格更是天差地別!

先從櫃子裡翻出一條恩典牌的“學習褲”,但實在太厚了,根本無法達到涼爽的目的~後來跟同事借了一條AKACHAN的“學習褲”,雖然輕薄很多,但嚕娘覺得如果尿尿被吸收住沒漏出來,不就跟紙尿布一樣,寶寶根本不知道自己尿尿了;如果還是會漏出來,那不如穿更薄的內褲就好!研究許久的“學習褲”最終還是被打了回票~(攤手)

於是帶著嚕娘到市場尋找適合的小內褲,說也奇怪,女寶寶有許多款式做到mini的尺寸,但男寶寶最小卻只有100cm(約3Y),真是太不公平了!又不能讓小烏龜穿蕾絲花邊、或是佈滿小碎花的內褲~為了保持男子氣概,嚕娘精挑細選一組米老鼠的內褲,100%純棉台灣製造,寬鬆一點也沒辦法啦!(老闆說他瘦巴巴的兒子也是穿這樣長大的,只要一個夏天就可以訓練OK囉!)

嚕娘讓小烏龜穿著短褲練習小便,大概是2個禮拜前開始的,這天下班回家時,看到小烏龜主動拉著嚕娘到廁所要“尿尿”,真的好感動呀!皮小子1Y6M0D,往獨立自主又邁進一大步啦!

1010731-03

小烏龜QQ小內褲登場~

1010731-02

看到燈亮亮又大驚小怪的~

1010731-04

我:米老鼠在哪裡?小烏龜:屁屁~

1010731-05

剛吃飽的小烏龜肚子圓滾滾~

1010731-06    

大熱天穿著洞洞衣+小內褲舒服又自在~

1010731-07

裝忙的小烏龜~

1010731-08

圓圓的小屁屁真是可愛呀!

嚕娘看到照片問:「怎麼都沒拍到整隻米老鼠啦!」我想…除非把衣服紮進去內褲裡,不然看不到完整的米老鼠是吧!

一開始訓練小便時,小烏龜總是尿下去之後才說“尿尿”,必須頻換褲褲,我都會很有耐心地告訴他:「沒關係~沒關係~下次早點說唷!」後來換個方式,從被動等待告知,轉為定時主動詢問:「想尿尿嗎?」然後帶小烏龜到廁所站在馬桶上“噓尿”,每當尿尿成功,我都會稱讚他:「小鳥鳥好棒唷!」以關心與鼓勵讓他建立尿尿的自信心!小孩子的學習力很強,才短短幾天,小烏龜就會主動表達“尿尿”之意,尿濕換褲褲的次數大幅降低囉!

“搞尿”的小烏龜原本一天要換8件尿布,白天6件、晚上睡覺2件(我睡前會把小烏龜偷偷從嬰兒床抱起來換尿布),1Y6M起白天尿布降為3件:吃飯、外出散步及午睡,在家中活動就穿著小內褲~尿布用量減少,不僅省了荷包又環保呢!而且內褲比起學習褲經濟又實惠,輕薄好穿又好洗易乾!一開始買了一組2件來試試,後來又陸續添購二組,真是可愛呀! (不到1Y7M,白天尿布降為1片:午睡,到樓下散步或是到市場買菜,都沒有包尿布唷!)

micky

全是Mickey的小內褲~嚕娘對第一組購入的橫條圖案讚不絕口呀!(左下款少一件清洗中)

雖然現在從心理學的角度,對於大小便訓練時機有不同的看法,但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對照顧者來說,孩子能自己大小便,可以減少洗尿布、換褲子、擦地板、為孩子清潔的時間,所以老一輩都認為越早訓練越好。而現在紙尿布普及又便利,若是未予及時教導,孩子脫離尿布的時程將越是遙遠~其實對孩子來說,學習大小便自主,可以避免尿布疹與出門不便,只要父母以採循序漸進、鼓勵的方式,適當引導孩子,脫離尿布應該是有益而無害的唷!下面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囉~

⋱★⋰⋱★⋰⋱★⋰⋱★⋰⋱★⋰⋱★⋰⋱★⋰⋱★⋰⋱★⋰⋱★⋰⋱★⋰⋱★⋰⋱★⋰⋱★⋰⋱★⋰⋱★⋰⋱★⋰⋱★⋰⋱★⋰⋱★⋰⋱★⋰

何時訓練孩子大小便的能力才適切呢?

文/信誼奇蜜親子網─奇蜜父母學習中心

大小便的訓練也是自主權的訓練

大小便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對孩子來說,在適當的地方用適當的方法大小便,是他在人生旅程中適應社會的一種行為。而訓練孩子表達便意、懂得在正確的地方解便、養成良好的大小便習慣,這也是訓練大小便的真正目標。

初生嬰兒的大小便通常是一種下意識的反射作用,只要膀胱內的尿液裝得差不多了,自然會尿出來。因此,這時候要求他以自我意識層面來控制大小便,是不可能的。曾經看過有些媽媽在產後不久,就開始這項重大的訓練,結果使母子展開一場自主權的爭戰,雙方的挫折感破壞了親情的品質。

大小便的學習原本就是自主權的訓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會體驗到什麼時候應該收,什麼時候應該放;什麼時候該取,什麼時候該予。但是,在孩子還沒有體驗充分的愛、還沒有對母親建立起適當的信賴、對自己及外界間關係的概念還混沌未開時,我們怎能要求他接受自己控制自己的訓練?也就是說,在孩子還小,還沒有能力藉意識層面去控制大小便的時候,就開始訓練他,太重的壓力等於是剝奪了孩子享受大小便那種解放後所帶來的舒適感。孩子小的時候無力反抗成人加給他的學習壓力,隨著他的成長,很可能會出現許多行為問題。

越早開始訓練越快學會嗎?

有研究報告指出,孩子大小便訓練開始的早晚與他自己能控制排尿的早晚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在一歲以後,能達成排尿控制的孩子極少。二歲到四歲時,能控制排尿的人數迅速增加。五歲以後,增加的情形較慢。

在性別方面,二、三歲以後,女孩比男孩較早會控制排尿。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女孩的生理成熟較早,對小便訓練反抗較小。

訓練要考慮身心的成熟度

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孩子大小便比較恰當呢?一般說來,時間並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

從生理方面來看,最起碼要等到孩子會站、會走的階段。這時,孩子直腸括約肌的功能發展得比較健全,糞便可以在直腸內停留一段時間,也就是他可以憑自我意識控制排便了。其次是孩子要能夠與外界溝通,要會用語言或聲音表達便感、聽得懂指示,這時他才能有效地接受正確的訓練。從心理方面來看,最少也要在孩子斷奶之後。通常孩子在斷奶以後,心理發展正是從口腔期轉入肛門期,他對自己與外界已經有了基本的信任經驗。

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生理和心理已經發展到可訓練的基本程度,是可以考慮開始嘗試訓練他大小便了。

對照顧者來說,孩子能自己大小便,固然可以減少洗尿布、換褲子、擦地板、為孩子清潔的時間;對孩子來說,也可以避免尿布疹、出門不便、被同齡幼兒取笑的機會,但是,訓練之前,要考慮下列的因素︰

1. 孩子的膀胱控制能力︰是否隔約30分鐘以上才尿一次,而且每次尿量不少,而不是經常在滴濕褲子。

2.肯配合照顧者的抱姿與口語指示(假如︰「尿尿」、「嗯嗯」等),不會執拗抗拒很久(例如︰啼哭或掙扎)。

若希望孩子能在便盆上尿尿,則要考慮他是否能獨自坐在便盆上4、5分鐘;若希望孩子會表示尿意,則要考慮他是否已有表達能力(例如︰用明顯的表情或動作、會說「尿尿」或「嗯嗯」等話語來表示);如果是期望孩子能自行用便盆,則要考慮到他的行動能力、對便盆位置的認識,以及他把褲子拉上和拉下的能力。

在觀察、了解孩子的情況後,才能決定開始訓練孩子大小便的時間。因此,父母不要太著急,以免造成孩子因為不適應而導致情緒障礙,或出現所謂「心因性問題」(例如︰強忍不尿,直到控制不住而流出、便祕或隨時滴尿等)。這一切需要父母費心觀察、小心嘗試、彈性變通,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採循序漸進、鼓勵的方式

父母該如何著手訓練孩子大小便呢?可以運用孩子喜歡模仿的學習動機。例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叔叔(舅舅、阿姨)都是這樣做的,寶寶已經長大了,也要學大家這樣做喔﹗」開始訓練時,媽媽可以憑經驗抓準孩子解尿的間隔時間,提早幾分鐘提醒他,則成功率會比較高。至於排便,可以安排在早餐或飯後,因為吃進的食物可以刺激腸子蠕動,有助於排便。

現代的沖水馬桶,對認知能力尚在操作前期的(Pre-operation stage)的幼兒來說,有時會造成心理上的威脅,因為他不能完全理解糞便如何在水波中消失的原理。因此,如果能配合使用專為幼兒設計的便盆,可以使排便成為較安全的經驗。此外,對孩子大小便衛生習慣的養成過程,例如︰表示便意、脫褲子、使用衛生紙、洗手等,最好循序漸進,一步步地要求幼兒自己達成。

只要孩子有進展,我們就該給予鼓勵。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每次都是在尿濕褲子後才找媽媽,這次卻能在事前說出來,或是他原本都得找媽媽幫忙把尿,這次卻能自己脫褲子,這時候,媽媽就應該抱他、親他、陪他玩或向家人公開他進步的事實等,好好地鼓勵他。

對於會坐或走路的孩子,可將便盆放在靠近他遊戲的地方,以便觀察其表情或把握時間就近為他把尿。此外,父母上廁所時,不妨讓孩子看大人坐馬桶,鼓勵孩子也坐便盆尿尿,或者和孩子玩「娃娃尿尿」的遊戲,使孩子因好玩而願仿效。

找出退化行為的癥結,並設法解決

為什麼孩子原本良好的大小便習慣會產生改變,甚至出現尿濕褲子或便祕的現象呢?這可能是因為︰

1.  睡眠時間的改變:孩子小時候,除了喝奶就是睡覺,對大小便的訓練較能單純地記住、服從。長大後,睡眠減少,活動增加,也就容易忽略了。

2. 飲食與環境的改變 :飲食方面,由於副食品的增加,消化量大,大小便的需求變得不定時了。在環境方面,孩子到親友家作客或去遊樂場玩,可能因一時高興或戲耍得正在興頭上,而忘了要大小便。

3. 成人的責備與孩子羞恥心作崇:如果孩子因偶爾控制不住大小便而遭到成人的責罵或旁人的戲謔,則容易使他對大小便產生恐懼,甚至認為那是一件羞恥的事,大小便時便會顯得緊張、焦躁不安,或產生抑制的心理。

面對這樣的孩子時,不妨參考前述建議斟酌實施,重新培養孩子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儘量在輕鬆的氣氛下鼓勵孩子坐馬桶,坐的時間可由半分鐘逐漸延至五分鐘。在飲食方面,多給孩子喝他喜歡的飲料,以增加尿意次數;或是鼓勵孩子多吃纖維質多的蔬菜及固體食物,以解決便祕問題。

另外,在幼稚園(托兒所)中,難免有孩子因種種因素而未能控制好大小便,老師不宜當眾斥責,以免引起孩子的自卑感。平時最好多加觀察,注意其發生次數,以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隨後與家長共同探討原因,譬如︰

1.心智發展方面︰是否還在兩歲以下的階段?

2.情緒因素︰是否有近因導致情緒困擾,而採取退化性行為以引人注意?

3.生理因素︰是否膀胱控制力一直很差或最近出現了問題?

4.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是否不會表達,或畏縮而不敢讓大人知道他有尿意?

5.是否因遊戲得過於興奮以至忘了上廁所?

訓練孩子大小便,是親子關係中很重要的考驗。深盼媽媽們別忘了︰「愛」是最好的推動力量。如果失敗了也沒有關係,下次再試試看。希望這樣的人生經驗,能奠定孩子將來發展良好的自我控制的基礎,讓他的人生有很好的起步﹗

 

延伸閱讀:小烏龜的如廁學習之路-脫離便便屁(7M+)

arrow
arrow

    嚕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