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晚餐時,嚕娘說:「早上到社區公園,遇到一個媽媽帶著小男孩,比小烏龜大25天,小男孩突然從正面一把抓住小烏龜的衣服(靠近領口處,像打架的那種抓法),抓得好緊好緊,大人好不容易才把他的手拉開,然後又趁小烏龜不注意,從後面一把抓住他的衣服!」

我聽了很驚訝:「他媽媽看他拉人沒有阻止嗎?」
嚕娘:「有呀!一直跟他說不可以不可以,可是他就是抓緊緊的,力氣有夠大,連大人都拉好久才拉開!」

我:「那小烏龜不是嚇壞了?」
嚕娘:「對呀!後來小烏龜在溜滑梯,一看到那個小男孩,就趕緊喊救兵叫阿嬤!我就藉故說:『玩到衣服濕濕,回家換衣服啦!』那個小男孩似乎常常這樣,他媽媽看我們要離開就說:『你看你都拉人講不聽,都沒有人要跟你玩了!』…」

我深吸一口氣,轉頭跟小烏龜說:「以後遇到有人欺負你,要趕快找阿嬤,跟阿嬤說喔!不可以打回去,媽咪不希望你欺負人喔!知道嗎?」
小烏龜點點頭,說:「知道~」(希望是真的有聽進去!)

嚕娘:「小烏龜穿一件白衣服,都被他抓黑了…」
聽到嚕娘似乎要責怪那個小男孩,我馬上打斷他的談話:「千錯萬錯都是大人的錯啦!小孩不聽話,就是媽媽沒教好!」

聽完這段過程,我覺得這個媽媽有幾個問題讓我很火大:

問題一、媽媽說不可以,小孩子卻沒聽話 → 表示平常沒教好!聽話的小孩,媽媽講一次就知道!

問題二、小孩犯錯沒有立即處罰,卻讓他繼續玩 → 可以帶到一旁打小屁股,或是「Time out」 暫停所有活動,馬上帶回家!讓小孩知道犯錯的後果!

問題三、『都沒有人要跟你玩了!』言語的否定,會傷害到孩子的心理層面 → 應該去了解孩子為什麼要拉人?告知這樣的行為會讓其他小朋友不舒服,如果想要有玩伴下次該怎麼做?…以開放性的問題討論來導正孩子的行為,而非直接以言語否定!

我一直認為二歲大的孩子是可以溝通的!現在不把孩子教好,難道要讓他成為小霸王,未來真的交不到朋友嗎?

我曾經聽到一個朋友抱怨他二歲大的孩子“很不乖,講都講不聽”,當時小烏龜還不到一歲,我還沒認真想過教養的問題,只是覺得很奇怪,一直在孩子的面前說他“不乖”,這種“全面性的否定”實在不妥當,應該針對“不好的行為”來導正吧!

現在如果讓我遇到那個媽媽,我一定會告訴他:「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孩子不乖,絕不是他不好管教,而是你不夠用心!」(然後很俗仔的拔腿快跑…)

是的!我個人認為沒有孩子天生不受教,只有不夠用心的家長,沒有不乖巧的孩子

小烏龜目前2Y4M,雖然很調皮但絕對不會“不乖”,帶他出門完全不用擔心搗蛋或是胡亂哭鬧,更不會去欺負別人!守規矩的小孩人見人愛,自信開朗當然快樂!

『如果你的孩子不顧別人、只顧自己想要什麼,你很難找到有人願意幫忙照顧他,這個孩子會錯過跟其他大人的互動,因為沒有外人想接近他。

但訓練有素的孩子會有許多叔叔、阿姨疼他,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受人喜愛的。所以為了愛的緣故,你要幫助你的孩子培養出討人喜歡的品格。』

from林奐均《沒有不受教的孩子:以愛為後盾的K.I.C.K.教養法》

聖經箴言廿二15: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疼愛兒女的,請隨時管教!

1030619  

 

⋱★⋰⋱★⋰⋱★⋰⋱★⋰⋱★⋰⋱★⋰⋱★⋰⋱★⋰⋱★⋰⋱★⋰⋱★⋰⋱★⋰⋱★⋰⋱★⋰⋱★⋰⋱★⋰⋱★⋰⋱★⋰⋱★⋰⋱★⋰⋱★⋰


從慣寶寶到小皇帝

作者:李偉文
2012.11.29

這些年愈來愈常在公共場所看到沒有規矩、甚至像是小霸王般目中無人的孩子,然而陪伴在旁的父母親卻非常淡定的毫不制止或教導。其中除了極少數的孩子也許有天生的精神障礙,我相信大多數應該是正常只是缺乏家教的孩子。

我總是覺得,台灣有不少家長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所採取的方法與重點剛好顛倒了。往往在孩子還小時,崇尚開放式的教育,以專家的話為聖旨,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認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至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就讓孩子予取予求。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放棄管教的責任。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父母要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當孩子的紀律與常規都順利養成,而且對人體貼有禮貌,家長就能夠放心讓孩子獨立自主去處理事情。一個從小被父母寵慣著長大、被過度安排的孩子,是無法在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生存下來的,而且挫折容忍力也是這個時代孩子最欠缺的一堂課。因此在可控制情況下,父母也應該在生活中,有機會讓孩子可以受點苦,可以傷心難過,好好哭一場。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的寵溺孩子。父母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觸犯如此兩極化的情況。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的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若家長分不清「尊重」與「放縱」的差別,對於「讚美」與「獎賞」的使用也不夠謹慎的話,也許就會養出一個自我中心的小霸王。當孩子還小時不覺得有何不妥,等到孩子青春期逐漸脫離父母掌握,這時父母開始擔心孩子變壞,反而採取高壓手段,以「我是為你好」為藉口阻斷了親子坦誠溝通的機會。

孩子小時候理智分析的大腦發展尚未成熟,實在不必耗太多心神溝通講道理,他們也沒有太多能力來自主選擇,父母陪伴重點反而該放在生活常規的養成及負責自律的習慣。到了青春期階段,一個行為舉止讓大人放心的孩子,父母才可以跟他以朋友般的態度相處,互相分享心靈的感受,親子間的親密感才有可能真正的建立。

From《親子天下》第41期《自律,教小孩學會自我管理》

 

再次推薦教養書:

林奐均《沒有不受教的孩子:以愛為後盾的K.I.C.K.教養法》

『順服是關鍵,孩子必須願意順服,知識和愛才可能進入他的心中。』

 

book1  

背景插畫form克里斯多插畫森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嚕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